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泥絮

泥絮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记忆1---嫁妆  

2009-03-23 14:09:40|  分类: 默认分类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农村姑娘懂事早,她们很小的时候就自己割草打筐、喂猪喂羊来积攒嫁妆了。你想,她们是怎样心甘情愿、带着憧憬忙活的呀。于是,备嫁就是个漫长又甜蜜的等待过程了。嫁妆可能早就准备好了,它们等啊等啊,终于有一天它们盛装而出,就象一个腼腆又爱笑的姑娘,碰到了开心的事,忍啊忍啊,忍不住了突然大笑起来。这样的喜气有点象云开日出,一下子将那个女孩子收藏了很久的心事坦露出来,喜气洋洋地传遍四里。

很早以前的嫁妆,据说是“灯盆四件”,就是“油灯、脸盆、小方桌和一只锅”这四样物件。物质的极度贫乏,往往会反过来导致我们对它的忽略,当我们今天谈论起过去那些简朴的嫁妆时,会不再去无望地苛求的它数量和价值了;而怀旧更使我们对遥远的人类生活充满温情,那些嫁妆作为物质本身早已不存在了,这使我们只剩下关于它们的传说、只剩下对其意义的回忆和想像。“灯盆四件”是少了些,可它们包含了除了简单的生存、甚至美的追求外,还有一盏灯,它会陪伴那个灰姑娘,照亮她灰暗的生活。

我真正地看到嫁妆,是在七、八年代,那时的主流是“十八条腿”,就是大衣橱、高低橱、大方桌和菜橱每件四条腿,外加一辆自行车两条腿共十八腿。和那个时代社会物质生活水平普遍相差不大一样,这个嫁妆的标准也是统一的,它不算铺张也不算寒碜,差不多是每个人家都能置办的。而到了八十年代,“腿”数增加到了“二十四条”、“三十六条”。同时,这也是一个至少在形式上崇尚知识的时代,于是哪怕那一对新人不读书也没有读书的兴趣,书橱也会被作为一种知识的象征,而无一例外地列入了嫁妆的行列。那时少有汽车,嫁妆都是被平板车拉到男方家的,那天,为了显得气派,每辆平板车只拉一件嫁妆。也就是在这时,“彩礼”也已经成为嫁妆对等的条件了,与“三十六条腿”这一嫁妆级别对等的,是“三转一响红瓦屋”。

嫁妆其实是最美艳的女性物品了,它极具象征意义地暗示着一个女人的一切。它给人许多美丽的幻想,甚至一盏普通的油灯,也会因作为嫁妆,而通灵般地吸附了一个女人作为姑娘时的生活,浸润了她的绿衣红裙、脂腻粉香,使它注定会在某一个洞房里,低眉垂袖,明亮而不刺眼地闪烁着神秘、美丽的光芒。

我的一个朋友给我说过一个她童年时的一段趣事。她说上小学前,父母一直把她放在乡下外婆家。家门口有一棵大槐树和她朝夕相伴。有一天外公带着人来,要把它伐了,为即将出嫁的小姨做嫁妆。她抱着那棵树,哭喊着死活不肯让人动它。她说她无法回忆当时为的什么,只觉得无限伤心。我想像着一个小女孩子,抱着大树哭喊着,以她对世事毫无体察的空白,泪眼婆娑,茫然无助的看着大人哭喊,这使我莫名地柔弱和感动。外公对她说别哭了,他指着边上的一棵小椿树,开玩笑地说“别哭了,这棵树长大了就给你做嫁妆”。然而,若干年后,那棵椿树真的被年事已高的外公伐了,并从乡下远远地拉到了城里,它真的成了她的嫁妆。这使我想起了电影《安娜与国王》里一群王子和公主唱的歌:“我们没有豪华的婚礼,我也没有漂亮的马车迎娶你,可脚踏车上的你,却仍然,如此美丽”。脚踏车是不能带多少嫁妆的,可她是那个家庭的宝贝,他们把她的前身后世完整地交给你,她带来了生长她的那个家庭的无尽爱意,带来了她令人想往的成长故事,从此滋润着你的新的生活。这才是最好的嫁妆啊。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308)| 评论(39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